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新闻发言人、首席信息官郭宏波17日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回应近期社会上围绕该公司的热点话题,首次披露该公司正在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推进合并重组工作,认为四大原因导致了全球首台AP1000型核电机组建设工期延期,并透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升级版”CAP1400型核电机组具备年内开工条件。 ` `R0>G
HQ/Dp,KG
m]DOo|hC>
与中电投重组方案已报国资委 6=S_
J8hZ/j W9
J[tJtc/
前段时间中电投集团总经理陆启洲向媒体披露,这两家公司“有意”并“正在研究”重组,对此,郭宏波代表国家核电首次回应,确认两家公司正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推进重组工作,目前重组方案已上报至国务院国资委。 T(Wv+U@
#!gV=B>P%
:#:2MDJy7
他说,两家公司党组已分别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重组工作,同时在各自公司内部召开各类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两家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对重组工作高度认同和支持。 m801cR
qt/L-Fhyy
Qz-,dT~
他认为,重组不是规模扩张,而是两家公司的价值互补和优势互补,将有利于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实现技术、产业、资本的良好组合,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能源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势必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0xS+:y
"TZ[N
hE?>|`3B
lLe>p?J
国家核电成立于2007年5月,是我国引进美国西屋公司AP1000型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形成自主核电品牌的实施主体,当年即被视为我国核电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郭宏波认为,若这次重组成功,将称得上是核电体制改革的一次深化。 uWGznw{Q/z
xxizEDg
x|PC=~rW2
."{kFd_`
“我国核电行业需要深化改革,不能也不会再走垄断封闭僵化的老路,只会更开放、更有利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他表示,国家核电将积极支持并参与有利于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化能力、实现核电强国目标的核电行业体制改革。 %
=q} n^.
yP)yaw
8YXSZM
四大原因致首台AP1000机组延期两年 'K!H6 -nJ2
>hdmm#np(d
#"~LOM
我国选择引进美国西屋的AP1000技术作为高起点推进三代核电自主化的依托,并于2009年起陆续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各建设2台机组,这是世界首批AP1000机组。首台即三门1号机组最初计划2013年建成发电。 01rROg=Z4Z
nps{T-
ea5-"wF7p
\I;m~
SW
郭宏波坦言,三门1号机组的实际建设进度比合同工期约有24个月的滞后。目前国家核电正在与业主方、西屋联队和施工单位一起按照首台机组于2015年底前实现并网发电的目标共同努力。 VdTu(u
jGTPPv
gT(P,
KeI
d$+Tl@k-
他说,“项目延期并非有些人揣测的美方违反合同、拒绝向中方转让核心技术造成。”据国家核电分析,延误主要是四方面原因。 %D!Zrv;Iu
c~D#8jl%
-qJ|g
G/T
aiSft\&5
一是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影响,设计施工和设备制造一度放慢了进度,同时按国家要求对项目进行了评估并验证了安全性。二是西屋联队的施工设计有较大程度的延误,设备供货及施工中的问题导致大量设计变更。三是有关设备制造出现延误,尤其是首次应用于大型商用核电机组的关键设备——屏蔽主泵在研制过程中遇到较大挑战。四是作为世界首堆,有诸多创新而无经验可循,各相关方需要适应。 {!@'l-:
va
_%JQC
YrEv#i Tc
.9xeYJ+_@
“主泵的问题是当前工期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压力。”郭宏波透露,美国EMD公司分包商在制造主泵叶轮部件时质量管控出了问题,导致部件报废。主泵在接受包括失水试验在内的极端试验条件时,部分泵的轴承部件出现问题。 G0 j0qQ[
F7z*!f6n
_hp;5N }1
他介绍,国家核电牵头的联合采购方和西屋联队一直在全力解决相关问题。目前核岛施工图纸已完成99%以上,影响现场施工的设计工作将在今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 2TvUM
jT<G-}
~^ZSY[PW
WsGCKIo`
至于主泵的问题,他说,目前EMD公司分包商制造质量管控得到根本加强。据西屋联队提供的信息,轴承部件正在进行设计优化和验证试验,问题近期可解决。 jxn92K6f0
<BZ@wZ<
EuY^#W
e^F9J [l
“安全和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为此宁可牺牲工期也不能动摇。”郭宏波解释,从世界范围内看,新型机组特别是首台机组的建设,有一定的工期延期也是比较常见的。 A'Eoi
hZ!l923
>
&_z4gZ$?
CSLk8l[(
据他介绍,目前4台AP1000机组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安全、质量和投资总体可控,已不存在颠覆性的技术和工程风险。 H3{(1|*0\
(9yfGm4
NnM"K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这批机组的建设,我国已全面掌握三代非能动核电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和建造、调试技术。”他认为,与国际先进水平在同一个项目、同一个平台上工作,为我国核电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迈进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难得的条件。
R9#bR
o-~n8&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