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 @!eY
+|>j$o0f;
“举手代表”喜变“管事代表” 5;&*M0`
zaG't
*bbs.bztdxxl.*/read-htm-tid-158729.html '@MkB@i
此稿算是不跑题、有实例、不“缺胳膊少腿”、中规中矩的一篇,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大概能够入选 f~6l*JIv
b=2Mha!6
>pk#%H
@'er:mYM|
e'f'w#Q*SJ
【总体小结】 EA}g[aw
YXw
(>=q`
1新闻内容需要讲究政治性,正面宣传 /uXWAX7;z
2注意文章内容拿捏,肯定现在的同时,切勿否定从前,客观评价以前的工作 ]/k#AE
3突出新闻事件中的新,人物要典型,要有特殊性,平常能做到的事情不能用“新”来表达 S0F_H:
4提炼文章内容,突出事件针对性,写出不同,不能把常规传统当新闻,用事实说话 Q91}o <FE
Kvid[Y^#
5.^
u|#w
N<}B
\
a{
^KsowV
【点评汇总】 j}9bCS
zpP]E[E
向党员师傅“叫板” yT]OpgVZ
7Fq]r6
*bbs.bztdxxl.*/read-htm-tid-158578-page-1.html OngsNlQZ!
党员的先进性表现在方方面面,此文偏要指出党员的不足而让职工向党员叫板,这样设计,是想表现什么呢?诚然,党员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不足之处,但是,党员的主流是其先进性,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主流性宣传,而不是去揪党员的小辫子、揭党员的短,然后报道出来给大家看党员的不足。新闻必须有选择性,选择什么素材当新闻报道,一看其新闻价值,二看其宣传价值,如果二者不具备,那就是作者选材的失败。再说了,一个党员身上的不足,并不能代表所有党员都有此问题。进行这样非典型性宣传,只能有负面效应而起不到积极鼓舞的作用。 ..h'ymu'
77j"V]&D
,,B$ q2 #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党员也是班组职工,出错被人说也很正常,用不着大惊小怪,也算不上新闻。如果把此做成党员被职工叫板的新闻报道,这就在客观上把党员置于普通职工之上,成了平常有错说不得的一类人了!把接受职工批评当成了党员的先进性,作者问问自己,这样的状态还算正常吗? PWuW@(
>
DV?u?v-Y
@,tWWi%\
8VL1ZXM"
iZ3FpRd%
g,[ #H^-V
{,[zlLn@~
入党先“入心” yZZL7B}$
o[lo_Ri
*bbs.bztdxxl.*/read-htm-tid-158766-page-1.html xV|j !Q.
此文主题立意还是不错的,可是看到最后,入党先入心也没看明白。此文最大问题就是,把入党和争当先进混为一谈了。此文叙述了肖成玲工作上是如何进步的,如何积极表现的,可这些完全可以说是他在争当先进,却丝毫看不出他是不是入党积极分子。而生活中,争当先进未必争当入党积极分子的职工比比皆是。仅凭作者一句话,说他是入党积极分子就是了吗?要用事实说话的!比如,他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了入党申请书的,又是什么事情,表现出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这里,要通过他参加基层党支部组织的一系列活动中的表现来突出他先从“心”上向党组织靠拢,用事实告诉人们,他用心争取入党。此文不修改,恐怕难入编辑眼。 +P5?pJU
Mx($]O0n
i_.$X8 QC
tO+=;<b
0b=;'\|^$
企业基层班组党建今昔之变 Wu}1~F(<
2@/rTpcuE
*bbs.bztdxxl.*/read-htm-tid-158860.html zW4LX
此文立足于表现“变”,用对比手法突出“变”,这点难得可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个难拿捏的问题也从此稿中显现出来,就是用写过去存在的问题来突出今昔之变!无意中,在客观上有否定从前工作之嫌。 fA`eIJ)5s
%'Nn(vk^=P
'vf"j'H*x
比如第二部分——评先树优:由“凭人缘”到“凭实绩”——这个现象至今在一些企业中也有存在,并不是带有时代烙印的行为。即便是在从前,在评先树优问题上,“凭人缘”和“凭实绩”也都是同时存在,不可能是所有企业都在凭人缘而不是凭实绩,如果把此作为一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恐怕对过去的工作是一种不客观的评价了。 Q=^O|mdJ
!>2> 8? jJ
)&_Ywf`
再比如第三部分——活动形式:由“念文件”到“系列活动”——这部分除了存在与第二部分同样的问题之外,还有把不是一类事情放在一类上做对比的问题。比如“念文件”到“系列活动”,“念文件”不是一种活动形式,只是一种信息传达方式。今天就不念文件了吗?如果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除了书面传达、网络传达,有时候还要以念文件的方式传达,这不能算作过时的、甚至落后的方式。同时,与“系列活动”也不是一类。再说了,过去也有竞赛、忆苦思甜等活动,不仅仅是搞活动只念文件而已。这里的报道也不够客观。 |^l:B^$~
Ww28JP:
9O;3<p1X
提醒:用对比的手法去写变化,不是为肯定今天而否定过去,而是突出时代之变带给人们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变化,这个变化要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是时代发展的足迹,而并不一定是落后的、落伍的甚至被淘汰的什么。 xW"POea{
H 3E
Z;q46
SS"Y{'6
这两部分不修改,恐怕此文难见报。 N3k7`Q%Jf
?>tK><fv
^ d;4CG
老党员丁师傅,新岗位展风采 .B=f KcroV
+jAc# I
*bbs.bztdxxl.*/read-htm-tid-158728.html > 7QM
是不是新风采,要放到时代大背景下衡量,像文中所说的这些事情——工作喜欢琢磨、生活中是热心人——这样的人在哪个年代都有啊?何以见得是新风采呢?所谓“新”,是指从前没有或者不具备,现在才有才具备的,否则,就不是“新”。 DFcG.}^/
brv[H:1E|
""WF0:i~
dkZyST.U
,evS$^8RU
优秀党员赵新明:“土专家”玩转“洋设备” +@BP)69
8q,
VE
*bbs.bztdxxl.*/read-htm-tid-158905.html }*i~T
该文最大的问题是缺少提炼和针对性,没明白一个党员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跟普通职工比,党员总要表现出他的与众不同,同样当“土专家”,党员的当法和普通职工肯定有不一样的地方,写不出这个与众不同,那就没有写到点上。看看此文吧,标题是写一个党员,可把标题换成写技工,下面内容一个字不改都成,这是万金油似的稿子,不太容易被编辑看上。 +D)N0]3V
1fRUy,> i
XoF-0wa
EluH:#.da
38pHEmg
2re4*g5!^
W6&z 3?
山东流云细纱班:班组党建“亮点”多 x}p_b VEH
";_3}m x
*bbs.bztdxxl.*/read-htm-tid-158832.html | Vc:
党内一律称“同志”,从建党到今天已经延续了90年了,怎么在你们单位还是亮点呢?第二部分也是这个问题,把党内一直延续的传统当新闻写。第三部分粗看还行,但细看,却是答别人出的题,也没啥新鲜。此稿败在选材上。 SC5'65
>p,
u',JMr
|
一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