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网 作者:乔雯奎 tmt_{
z~n:Yafa
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奋战在生产一线,为千家万户保障煤炭供应,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_4mf|drf
M0]"%~
专啃硬骨头的“打冰人” )}`;4`#qEF
\(8AY<sPc
“叮……”1月31日22时30分,滴流磴供电工队值班室一阵急促的铃声响起。 7$f|(MA=$
?wJ]APg
“大家穿戴好防护用品,各组人员认真检查工器具,抓紧时间乘坐网电车。”工队专责白晓冬第一个冲到楼下,一边联系车站申请出动网电车,一边提醒大家携带好打冰工器具,准备前往寺铺尖隧道进行除冰作业。 q<fN)N
L(Y4uG"6
blob.png 6;I:w
m]&[csu3
近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处于高山峡谷地带的寺铺尖隧道结冰陡增,为避免因冰影响列车安全运行,该公司加大了巡冰打冰频次。 #~(R3:,g
1vd}s?|Jb
“大家在现场加强对网上覆冰量及机车通过情况的观察,如果发现覆冰较为严重时,第一时间进行汇报。”在前往寺铺尖隧道的路上,白晓冬再次对打冰人员强调。 }&3q9*
.s7-D@^
22时50分,网电车准时抵达寺铺尖隧道,职工们麻利下车,每人携带近10公斤重的机具设备行进在漆黑的隧道内,山风穿堂而过,不禁让人打起寒颤。 <Lo 2&A}/
C;zM4'ds
“拱顶有冰,开干。”23时整,打冰人员到达指定位置,随着一声令下,按照预定计划,在现场防护员的防护下,巡冰打冰开始了。 lZo ;
yb
|Em4EK**C
“大家作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与供电设备保持安全距离,重点设备不要用力敲打,不能让设备损坏。”现场安全提醒声与打冰的“噼噼啪啪”声混在一起,打破了寒夜的宁静。 Av>t"
b
#tJ/GOz
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他们共消灭冰柱93根。打冰人员的脸被冻得通红,眉毛凝起了一层冰晶,后背衣服全部湿透。 B'yPe&b";
Qi-<i1
穿越铁路隧道的“清道夫” { qTF
x-S)NYJ
“今天的作业任务是清理长梁山隧道25公里+200米至26公里500米处的煤灰,大家再检查一遍工具,5分钟后出发。”1月30日天窗点前,高新伟再一次对清煤灰人员重点交代说。 #
K|\+
=v!f[<YM(
blob.png Dd~$;LW~
0v'5fC
话音一落,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戴好防寒棉帽,脚穿高帮防寒鞋,脸上也“武装”了两层加厚防尘口罩,拿起铁锹、编织袋等工具迅速登上工程车。 BG1tXd
DI&|],mH
高速行驶的列车经过隧道时,形成的“活塞风”席卷列车表层煤灰,散落到隧道内,几天下来就会超过20厘米厚。为了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行,原平分公司每年利用冬闲时间集中对隧道里的煤灰进行清理。 @^yTU};M
}(/2
b""
“天窗命令已下达,可以作业。”9时整,龙宫站站长李锐通过电台下达命令。一时间,隧道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煤灰清扫战就此打响。 FapuW]?lJ
EerXz>&W
“袋口放低,口撑圆;铁锹一挥,请闭眼。”这是现场清理煤灰现场盯控负责人胡方磊多年来总结的经验。他一边指导大家撑袋的方法,一边纠正大家挥锹装袋的角度。 fR ea|I
F=aRNfMz
在胡方磊的指导下,清煤灰队伍将铁锹轻轻抬起、慢慢倾斜,满满一锹煤灰尽数倒进了编织袋。煤灰清理不仅需要技巧,也需要足够的耐心。 *'W$dEX0$
=~ *
为了彻底清理,大家先是用铁锹铲,实在够不到的地方,就蜷缩着一条腿,半蹲半跪在冰冷的地面上,用小铲子一点点抠出来装进袋子里。装满1个编织袋,“掏、铲、倒”这样的动作需要重复300多次。 'I:E7EK
5_]Rjs4m
“集合,现在装车。”11时,胡方磊和高新伟带头扛起一袋煤灰,借着微弱的灯光向平板车走去,清煤灰队伍也纷纷手提肩扛,迅速将收好的煤灰一袋袋装上平板车。 a4&~,tT1
+I
wJ1
经过众人的紧张装车,20个平板列上390吨煤灰在内燃机的牵引下驶出了隧道。 O7;uAe37I:
;=U9)^
守护一线安澜的“蜘蛛侠” $!g`Gui
oK2(
“今天是本月最后一个天窗,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顺顺利利地完成任务。”1月30日8时30分,神池南供电工队副作业组长尉晓玮在出发前对作业人员叮嘱道。 < |